本网讯(统战部 邱艳阳)1月1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圆满闭幕。我校7名政协委员积极参会,围绕农业教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核心议题,深入协商,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展现了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宝贵的智慧与力量。

省政协常委、我校园艺学院教授、民进农大支部主委肖深根建议,擦亮湖湘中医药特色文旅品牌,通过分类制订经典传统中医药文化文宣主题元素制作规范,并编制近现代湖湘中医药重大传承创新成果文旅系列主题元素集,如“湘九味”品牌药材等,深度挖掘本土素材,形成特色文旅线路。同时,他呼吁出台专业用语规范,编制勘误表,开展自查自纠,指导产业用语规范;鼓励建立市场化运作的文旅文宣制作咨询平台,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推动“中医药+文旅”融合提质升级,让湖湘中医药文化焕发新光彩。
省政协常委、我校园艺学院教授、致公党农大总支部主委刘东波致力于将科技惠及百姓,特别是糖尿病患者。他研发的“控糖营养米”和中药营养干预(CMNT)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希望。2024年,CMNT大规模推广,其日常饮食形态和稳定逆转效果深受患者欢迎。同时,他还推动建立糖尿病管理大数据平台,提升疾病管理效率,并发掘雾岛天然水及少数民族中药材新价值,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他表示将继续努力,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现代化。
省政协委员、我校副校长、湖南省侨联副主席(兼职)、甘肃省武威市副市长(挂职)、民革农大支部主委郑晓峰代表侨联参加了第三组联组发言。他建议,要深化英语教育改革,利用智能技术提升效能,增强学科国际竞争力;要加强校企合作,聚焦重点领域,实施订单式培养,推动产业国际化;要打造国际交流平台,如夏令营等,促进中外青年交流;要优化政策服务,激励海归教师参与交流,搭建海外师生来华绿色通道,吸引更多国际人才,推动湖南国际交流与培养。
省政协委员、我校农学院研究员、 民盟农大支部主委肖应辉深切关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并致力于杂交水稻国际化推广。针对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在中国南方大范围蔓延,已对粮食生产、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的现状,他提出,政府应强化立法与监管力度,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全方位防控体系。 同时,鉴于湖南作为杂交水稻的发源地和技术资源富集省份的独特地位,他建议湖南应加强顶层战略规划布局,积极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并加大人才定向培养和本土化人才培养力度,勇于担当起杂交水稻国际化的先锋重任。
省政协委员、我校动物医学院教授,农工党农大基层委员会主委曾建国是我国兽用中药领域的领军人物,创制了国家首个“饲用替抗”兽用中药新药博落回散,从种质创新、资源化学、产品创制、作用机制等为行业提供了研究范式。培育“湘九味”中药材公用品牌和创新种质,持续推动我省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省政协委员、我校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九三学社农大委员会副主委谭碧娥聚焦农业教育与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提出需优化农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农业科技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并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她表示,未来将致力于教育和农业科技的深度融合,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省政协委员、我校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无党派人士陈斌建议尽快实施《湖南省高等院校学科专业优化实施方案》,同时在人口下降的背景下,尽快普及高中教育,减少中小学教育内卷。